瑞安道教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详情阅读详情阅读

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

饮食篇

人们都知道饮食为什么能养生,却不知道饮食失调也能害生,所以能够做到调理好使饮食恰到好处的,就是通晓医养而又善于未病先防使人们不生病的贤哲。大凡是饮食所宜,无论四时八节,常要以温暖胃肠为宜。夏天天气虽然酷热,而腹胃肠道却阴寒凝重,所谓“伏阴在内”,尤应温暖食物为宜,也不可太过饱食,太饱则血行滞缓,筯脉横解,肠道瘀堵形成痔疮。因此又说,饮多则气机暴乱而上逆。养性的方法是不能吃后就顺便趟下睡眠,也不能一天常坐着不运动,都能使气血凝滞而运行不畅,滋生百病,天长日久就会损伤寿命。吃饱喝足之后,经常要用手抚摩脐腹几百遍,并仰起头来,呼呵出入口气数百次,且慢步缓行几百步,这是消导饮食的基本方法。吃了之后就卧床休息,可使荣卫气血不能畅通,血行滞涩,气机不达,令人患肺痿、头痛、痞满之疾。食饱不宜快步或小跑,甚至于骑马飞驰,以及于登高涉险,这样恐怕因气满胸膈胃肠而激发逆乱,致伤脏腑。不应该深夜进食,这样会脾脏受伤,出现气滞。脾好音乐,闻声即动而磨碎食物,日落之后,天地宁静,万响都绝,脾乃休息不再磨动,此时进食不易消化。食物不消化则胃腑受损,胃损则不接受谷气,谷气不受,胃气、胃阴亏虚则呕吐,逐渐成为翻胃的疾病。饮食宜量少而吃饭的次数要多,不应每顿吃很多。常要饱中有饥,饥中已饱为宜。吃了热食之后就不宜再吃冷食了,吃了冷食之后就不宜再吃热食了,冷热混淆相互激荡,必然患牙齿疼痛的疾病。不是时令的瓜果,自然死亡的禽兽,以及生酢煎煿之肉,和那些油腻较大难以克化的食物,都能损伤脾胃,并且生痰、生病,全都不应该吃。入口的滋味,不应太多太杂,太多则随其脏腑的偏颇各有所伤。所以咸多伤心,则血脉凝涩而变色;甘多伤肾,则骨肉疼痛而毛发脱落;辛多伤肝,则筋脉挛急而爪甲枯槁;苦多伤肺,则皮肤枯槁而毛发掉落;酸多伤脾,则肌肉痿缩皱褶而口唇皴裂。食物太偏,其中的危害是如此不堪。故而善于摄养的人清淡适宜,其次的人荤素搭配,保持中和,这是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。酒饮少则益人,过多则损人,心情舒畅,则停止即可。饮酒少则能活血脉,开散滞气,导引药力,润泽肌肤,滋益颜色,调和荣卫,辟除秽恶。如果饮酒过多而且大醉,则肝气浮越胆脉横逆,肝胆气横则诸脉冲激,由此而可败坏肾气,使筋脉软化,骨骼腐败,胃腑消靡,日久恶性循环,就会内伤精气,使人神散魄冥,甚至不能饮食,如果再纵情声色,离死亡就没有几天了。饮酒感觉过多,吐出来最好,饮酒后不可以再次冷水、冷茶,如果冷饮被酒引入肾中,时间长了则停集为冷毒,必然腰膝沉重,膀胱冷痛,导致水肿消渴之病,筯脉拘挛腿脚不利的病就发作了。饮酒后不宜在风中坐卧,日久则令人四肢不遂。不应当特别饿的时候才吃饭,吃亦不可以太过饱满。不应当特别渴的时候才想到饮水,饮水也不可过多。食物过多则结聚成积滞,饮物过多则成为痰浊癖积之症。所以说:大渴不大饮,大饥不大食,恐怕血气失常,卒然得了急症就不可救治了。饥荒之年,少食挨饿,如果吃饱就会死亡,这是经验啊!所以善于养生的人养内,不善于养生的人养外,养内的人恬淡脏腑,调顺血脉,使一身之正气流行冲和,百病就无以作起。养外的人,恣口腹之欲,纵情吃喝,极尽滋味美食,穷竭饮食中的快乐,虽然肌体充腴,容色悦泽,但是却不知酷烈之气,已然内蚀脏腑,形体精神已经虚惫,却怎么能保合太和,以达到自然的寿命呢?《庄子》曰:人之可畏者,妊席饮食之间。却不知道正是咨纵口食成为祸患之故,正因如此啊!

饮食与疾病

仲景说:人体阴阳气血平和无病无灾的时候,唯有平时注意养护,调理好饮食即可,不须要服食药物。药物的性味归经主治都有所偏,一旦服药不当或服食过长过多,或许使人脏气不能平和,并且内不和的时候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害。自然界凡是含有气息的生物,没有不是以食物滋养其生命的,岂能不知道食物之中对自身有益有不益的吗?只是人们每天日常应用习以为常并不自知罢了,就像水火一样在身边却难以对它有所认知,我感叹人们如此的茫然大意,所以姑且在闲暇之时,费点笔墨,撰写五味损益,称谓“食治”篇,希望能启发童稚,唤醒蒙昧之人。倘若能日常稍有用心参考,就必然达到如影随形,如响应声的效果。

《河东卫汛记》曰:扁鹊说:人的生命所依赖的是自身的形体,而使人体气血失和的是疾病,调理阴阳化毒祛烦的是药物,扶危解难拯救生命的是医生,安身立命的根本一定是食物的滋养,解救疾苦迅速必然是凭借药效。不知道食物对人有益处的,不可以使生命永存,不明白药物有禁忌的,就不能够达到祛疾除病的目的。食与药,生与病这两类事情,具备生命灵性的人类是必须要明白的,如果忽视而不学,的确是一生的遗憾啊!

所以说,善于食饮的就能达到排除邪气而且安定脏腑,神情愉悦,志意清爽,有助于血气旺盛。倘若能用食物使阴阳平和,沉疴化解,解郁释情,逍遣祛疾的可以称谓“良工”。长年用奇特的方法服食的人,可以说是养生的方术已经达到极致了。

凡为医者,首选应当洞晓疾病发生的源头,知道病人触犯了什么,病因是怎样的,为什么得的病。然后首先用食物疗治,如果食疗不能治愈,之后再请病人服药。药性大都刚烈,犹如统兵打仗。军队战争的猛烈、暴虐、残酷可想而知,岂能容许随意号令三军呢?妄自用兵,国体损伤不可估量,乱投药物,身体遭殃,贻害无穷。王熙说:饮食菜肴不要过多,菜味过多或许有所克犯,若有所克犯,对身体就有所伤害,或者当时即使没有觉察到因食物带来的困苦,日积月累,天长地久就会留下祸患。又说:吃那些美味佳肴,鱼鲑肥腻,一定要少之又少。鱼类禽兽、水果之属,对人有益的可以多吃些。大凡日常饮食,都要注意节制俭约,如果贪图滋味众多,又食量过多,食饮太饱,饭后又感觉脘腹饱满膨胀,并且拥堵胃肠,呼吸短气,浊气上逆,下行困难,或许一旦招致急症暴疾。或者使人吐泻昏瞶,成为霍乱。又且夏至以后直到秋分,必须慎吃肥腻食物,肉饼、酥油之属,这类食物与酒浆瓜果,从理论和食用经验上,两者是极端地相互妨碍的。人身之所以多有疾病,都是因为春夏季节饮食冷物太多太过,饮食又不加以节制之故。况且鱼鱠和各种腥膻生冷之物大都对人有损害,若能断绝它们则善之又善。乳酪酥油等适量经常食用,可使人筋骨劲强有力,肌肤润泽。倘若突然一时地过多过量吃了,也会使人胸腹满,头颅胀,甚至于泄泻痢疾,但是可以渐渐地自然痊愈。

黄帝说:五味进入口中,各自有它的道路。五味不正也会各自有所发病。酸味走人筋络,多吃酸味使人小便淋沥不止,生成癃症,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呢?少俞说:酸性食物进入胃中,它形成的气味酸涩收敛,向上走入上中二焦,两焦形成的气涩滞不能滑利出入,不能出入又返流于胃中,胃中如果和缓,就会下注于膀胱,膀胱再走人胞中,胞膜即薄又软,遇到酸涩则缩卷一团,约束而不能通利,水道行驶不畅利,故而癃滞不利。外阴是积精养筋之所,筋气所凝聚之终端,所以酸味入于胃可最终进入筋膜。

咸走血,多食咸,令人渴,何也?回答说:咸味进入胃中,其气进入中焦,注入到血脉之中,脉是血气所行的道路,和咸味相互粘合,血液即凝结,血凝之后则胃中胃液减少,胃液减少则胃液缺失而口干而渴,心中思饮,口中渴则咽部焦干,咽部焦干故而舌干口干而喜欢饮水。血脉是中焦生化出来的,所以咸味入于胃中,进入血液。皇甫谧说:胃合于三焦之脉,虽然隶属于肝心,终归中焦之化所产生,故曰咸入而走于血脉。

辛走气,多食辛,令人愠心,何也?回答说:辛味入于胃中,辛之气走于上焦,上焦本来就是制约驾驭全身之气的,而且是荣养卫护全身阳气的。姜韭之气,熏蒸荣卫,荣卫经常接受辛气,滞留于心下,所以有愠闷郁烦之状。愠是感觉心下闷雍的状态,辛味若和辛气同行,所以说:辛入胃而走入气机,又和气同出同行,故而使人感觉气烦而满。

苦走骨,多食苦,令人变呕,何也?回答说:苦味进入胃中,它产生的气味干燥而使人涌吐泄泻。五谷的气味都不能胜过苦味,苦味进入下管,下管就是三焦的道路,三焦之道路都因苦味而闭塞不通,下行不通,所以因苦之气味而上逆变为呕吐。牙齿是骨骼的终端部分,所以苦味进入胃中继而变化走人骨内,虽然进入骨内却又复出,这时可以发现因食苦过多,牙齿必然黧黑而稀疏。皇甫谧说:水火相济,故曰骨气通于心。

甘走肉,多食甘,令人恶心,何也?回答说:甘味进入胃中,甘的气味弱小而势劣,不能一下子上行进入上焦,而且和五谷杂粮全都停留在胃中。甘味入于胃则柔和势缓,柔和势缓可招致蛔虫蠕动,蛔虫蠕动就会使人恶心,因中焦脾胃外通于肌肉,所以说甘走肉,甘味吃太多可使人肉厚肉多,肌肤起栗而且长茧子。皇甫谧说:甘味外通于皮,故又曰:甘入走皮,皮是肉的保护层,皮虽然又属肺,因其与肉相连,故又曰:甘润肌肉并于皮。

黄帝问曰:食物都归五味所主宰,您听说过吗?伯高回答说:以风为食的,聪慧灵明而且身轻如燕;以气为食的,和气安静而且寿命长久;以谷为食的,善用心思揣摩 所谓是有智慧的人,并且操持事务劳伤精神;以草为食的,愚蠢痴呆而且劳动有力;以肉为食的,勇猛勤劳而且多有嗔恨恼怒。因此肝木配青色,宜与酸味相合;心火配赤色,宜与苦味相合;脾土配黄色,宜与甘味相合;肺金配白色,宜与辛味合;肾水配黑色,宜与咸味相合。在身内五味配五脏,在身外与五行相应,从颜色上与五方相合。

孙思邈论药食养生宜忌

五脏所合法:

肝合筋,其外荣为爪甲;心合脉,其外荣为颜色;脾合肉,其外荣为口唇;肺合皮,其外荣为肤腠;肾合骨,其外荣为毛发。

五脏不可食忌法:

多食酸性食物,则皮毛枯槁而发疏色夭;多食苦性食物,则筋膜紧急转动而且爪甲枯槁;多食甘味食物,则骨骼疼痛而且毛发坠落;

多食辛味食物,则皮厚强硬而且口唇掀起;多食咸味食物则血脉凝泣而且颜色晦暗。

五脏所宜食法:

肝病的人,宜吃麻、犬肉、李、韭;

心病的人,宜吃麦、羊肉、杏、薤;

脾病的人,宜吃稷米、牛肉、枣、葵;

肺病的人,宜吃黄黍、鸡肉、桃、葱;

肾病的人,宜吃大豆黄卷、猪肉、栗、藿 。

《素问》云:肝色青,宜食甘, 米、牛肉、枣、葵皆甘;

心色赤,宜食酸,小豆、犬肉、李、韭皆酸;

肺色白,宜食苦,麦、羊肉、杏、薤皆苦;

脾色黄,宜食咸,大豆、 猪肉、栗、藿皆咸;

肾色黑,宜食辛,黄黍、鸡肉、桃、葱皆辛。

五味动病法:

酸走筋,筋病勿食酸;苦走骨,骨病勿食苦;甘走肉,肉病勿食甘;辛走气,气病勿食辛;咸走血,血病勿食咸。

五味所配法:

米饭甘、粳米甘、麻酸、小豆酸、大豆咸、麦苦、枣甘、李酸、栗咸、杏苦、桃辛、黄黍辛、葵甘、韭酸、藿咸、薤苦、葱辛、牛甘、犬酸、猪咸、羊苦、鸡辛。

五脏病五味对治法:

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;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;用酸泻之,禁当风。

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;心欲耎,急食咸以耎之;用甘泻之,禁温食厚衣。

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;脾欲缓,急食甘以缓之;用苦泻之,禁温食饱食、湿地濡衣。

肺苦气上逆息者,急食苦以泻之;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;用辛泻之,禁寒食寒衣。

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,开腠理,润致津液通气也;肾欲坚,急食苦以结之;用咸泻之,无犯焠矣,禁热衣温食。

是以毒药攻邪,五谷为养,五肉为益,五果为助,五菜为充。精以食气,气养精以容色;形以食味,味养形以生力。此之谓也。

储藏精神的脏器有五,五五二十五;运行精气之藏有四,以四方、四时、四季、四肢等相联属,共为五九四十五,以此辅助神机,可以长生久视也,精顺五气以为灵。若食气相恶,则伤精;形受味以成,若食味不调,则损形。是以圣人先用食禁以存性,后制药物以防命,故形不足者温之以气,精不足者补之以味,气味温补以存形精。

返 回

更多公告公示